3月11日—13日,学校召开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第一轮论证会。获批2024年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74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项以外国语言文学学部、翻译与国际传播学部、区域国别学部、国际中文教育学部、国际商学部为单位,分七组共八场参加论证。党委书记刘振涛、校长吴耀武、党委副书记马洁,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强,副校长李京昊、副校长黄建友、副校长桑元峰等校领导以召集人身份出席论证会。
3月11日上午,第一组论证会在校务楼B区304会议室举行。翻译与国际传播学部高级翻译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部英文学院和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的9个培养方案接受论证。校党委书记刘振涛、校长吴耀武、副校长黄建友以召集人身份出席。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冷丽敏教授,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冯正斌教授担任校外专家,亚非学院院长马福德、教育学院副院长高岩和俄语学院赵红教授担任校内专家。

3月11日下午,第二组第一场论证会在校务楼B区304会议室举行。国际中文教育学部教育学院、翻译与国际传播学部新闻与传播学院的5个培养方案接受论证。校长吴耀武、副校长黄建友以召集人身份出席。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组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院长石洛祥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董勇英教授担任校外专家,欧洲学院院长张世胜、英文学院副院长张凌、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赵毅慧担任校内专家。

3月13日下午,第二组第二场论证会在校务楼B区401会议室举行。校长吴耀武、副校长黄建友以召集人身份出席。国际中文教育学部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汉学院·中亚学院5个培养方案接受论证。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组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院长石洛祥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韩明教授担任校外专家,欧洲学院院长张世胜、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赵毅慧、旅游学院李开宇教授担任校内专家。用人单位代表西安浐灞国际港组织人事部、产业促进局、对外合作局出席论证会。

3月13日下午,第三组论证会在教学楼G区110会议室举行。区域国别学部欧洲学院的11个培养方案接受论证。校长吴耀武以召集人身份出席。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分委员会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大雪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班牙语分委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副院长李紫莹教授担任校外专家,研究生院院长毋育新,艺术学院院长李杰、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副院长葛睿担任校内专家。

3月13日下午,第四组论证会在教学楼E区303会议室举行。区域国别学部亚非学院的11个培养方案接受论证。副校长黄建友以召集人身份出席。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分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阿拉伯语分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肖凌教授担任校外专家,俄语学院院长温玉霞、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杰、商学院院长耿紫珍担任校内专家。

3月12日下午,第五组论证会在校务楼B区304会议室举行。区域国别学部俄语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的11个培养方案接受论证。校长吴耀武、副校长黄建友以召集人身份出席。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华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俄语中心主任孟霞教授担任校外专家,经济金融学院院长李村璞、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鹏、汉学院·中亚学院院长庞晨光担任校内专家。用人单位代表陕西龙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出席论证会。

3月13日上午,第六组论证会在校务楼B区304会议室举行。国际商学部商学院和旅游学院的10个培养方案接受论证。校长吴耀武、副校长黄建友以召集人身份出席。西安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杜延庆教授担任校外专家,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韩伟、科研处处长杨霞、旅游学院李开宇教授担任校内专家。用人单位代表陕西龙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出席论证会。

3月12日上午,第七组论证会在教学楼E区310会议室举行。国际商学部经济金融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部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翻译与国际传播学部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科研单位艺术学院的12个培养方案接受论证。校长吴耀武、副校长黄建友以召集人身份出席。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分会委员会委员、西安工程大学教务处处长马冬教授,长安大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赵现伟教授担任校外专家,旅游学院院长庞闻,学校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学院杨鹏鹏教授,学校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旅游学院潘秋玲教授担任校内专家。

校党委书记刘振涛在首场论证会指出,校党委高度重视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2024年下半年,校领导带领部分机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赴我省及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湖南等地调研人才市场需求,学习借鉴兄弟院校人才培养经验。2025年1月17日,学校召开校领导和全体处级干部会议,交流调研成果。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伤筋动骨、大刀阔斧地修订,确保学校在激烈的招生、就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要精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西外特色;要优化课程设置,撤销可讲可不讲的课程,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要参照兄弟院校好的做法,找准专业定位。
校长吴耀武全程参与指导本轮论证会。他指出,各学院、各专业要深刻理解修订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综合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对打好学校改革发展“组合拳”意义重大。当前五大学部已经建立,机构设置改革已经完成,处级干部也已调整到位,学校要抢占先机抓紧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学校的“里子”,是“一把手”工程。这项工作等不得,上学期末学校召开“百年变局,西外何为?”——外语类院校学科专业转型发展研讨会,为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要求各学院要本着对学生、专业、学校和国家负责的态度修订好、论证好培养方案。各学院要加强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分析,坚决杜绝走过场,直面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真问题,邀请真专家,倾听真心话,下决心补齐学生能力培养和实践中的缺项和短板。在调研基础上找准问题,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凝练特色,确定发展路径,精准制定培养方案。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育人理念,全面构建“外语+专业+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发扬刀刃向内的勇气,大力优化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西外特色。学院对各专业的发展要有清晰的定位,体现梯次,学院内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重叠。要挖掘学院所在学部的优势,体现学部特色。方案确定后,特色模块课程2025年9月就要在各年级开设。“以本为本”是国策,要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回答好“百年变局,西外何为”之问,从根本上实现学校转型发展。
副校长黄建友指出,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各专业培养目标要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毕业要求要结合实际,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表述要更加明确具体,每个毕业要求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支撑。要认真梳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合理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各组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阅材料、现场提问等方式,重点围绕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习实践等方面对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论证。各学院将按照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为将于3月26日举行的第二轮论证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