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日常工作 >> 正文

2025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5-03-08    作者:     来源:     点击:

3月7日,由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联合主办,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国家虚拟教研室指导、陕西省旅游学会教育分会协办的“产教融合,共育数智人才——2025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顺利举行。来自教育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及高校师生代表齐聚古都西安,共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共绘数智化人才培养新蓝图。研讨会上半场由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庞闻主持,下半场由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经理尼释元主持。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吴耀武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正重塑全球教育生态,外语类院校需以“教育之变”回应“时代之问”。他提出西外改革实践的三大方向:一是服务国家战略,锚定新文科交叉融合坐标。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主动打破学科壁垒,探索“外语+数智化”的创新发展路径。二是扎根办学定位,深挖区域和院校行业特色优势。坚持把“双中心”建设作为“头号工程”,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积极建设“大国之学”,服务“国之大者”。三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专业内涵变革,以产教融合为抓手重构教育新生态。吴耀武指出,西外已形成外语类院校综合改革的“西外方案”,未来十年将沿此方向持续发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西外力量”。

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马勇教授在论坛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构旅游管理教育生态,产教融合是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关键路径。他强调,高校需依托行业前沿技术,将智慧景区管理、跨境文旅营销等真实场景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数智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马勇的洞见为新时代教育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方向。

论坛期间,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新道科技等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布教育领域“AI大模型训推一体机”。该成果标志着校企协同创新迈入新阶段,为“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主旨报告环节,新道科技副总裁贾大明先生指出,人工智能正加速重塑教育场景与产业需求的协同逻辑。他提出,校企需以技术突破为基、产业需求为锚,共建“AI+教育”应用生态,通过大模型、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建构跃迁,为产教融合提供可落地的实践路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教授聚焦数据要素的核心价值,强调教育需以数据为引擎破解教学评价、资源供给等难题。他结合案例阐释了动态学情图谱、智能诊断系统等创新实践,提出“数据驱动+产教协同”的双轮模式,为重构教育底层逻辑提供方法论支撑。

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楼旭明教授从学科特色化视角出发,指出数智化浪潮为行业院校开辟了“强基与赋能并行”的育人路径。他分享了校企共建实验室、真实产业项目进课堂等实践,强调立足区域优势,打造“扎根行业、技术赋能、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主题报告环节,新道科技西北大区总经理姚军先生指出,企业数智化转型正催生对人才能力的新需求。他认为,未来数智化人才需兼具技术应用与行业场景理解力,能够驾驭智慧管理系统开发、多模态数据分析等复合技能。通过校企联合引入真实产业课题,可构建“技术赋能场景、场景反哺能力”的闭环培养模式,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庞闻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文科教育需直面“存亡挑战”,更应抓住“文明重塑”的历史机遇。他提出“价值升维、能力再造、生态重构”三位一体转型路径。通过价值升维(导航者)、能力再造(π型人才)、生态重构(产学研共同体)三位一体变革,文科院校可突破技术霸权,找到自身生存之道,成为AI时代的人类精神灯塔与文明纠偏力量。

在“人工智能赋能专业改革”研讨会上,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黄建友教授表示,西外以“新文科”为纲,通过重组五大学部构建“专业复合+学科融合”的战略布局,将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AI模块嵌入传统文科课程,培养“会语言、通技术、懂治理”的复合型人才。西外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构教育逻辑,为外语类院校转型提供可复制的“西外方案”。

研讨会同步举行陕西省“教育数智化专家智库”聘任仪式,涵盖数智商科、财经、工科等领域30余位专家,旨在推动产教融合理论研究与政策创新,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是高等教育响应“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产教融合赋能教育现代化的里程碑。未来,各方将以研讨会为起点,携手构建数智化教育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